-
新华社石家庄8月19日电(李清华、苏崇琦)陆军新兵训练机构首次“四会”教练员比武暨教训管保研讨观摩,8月14日至19日在中部战区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举行,有效提升了新训机构整体教学组训能力
发表于:2020-11-05
-
“东风快递”女学员的毕业大考 “看着经过自己亲手测试的导弹腾飞,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荣耀
发表于:2020-11-05
-
新华社日内瓦8月18日电 17日至21日,《武器贸易条约》第六次缔约国大会由于新冠疫情原因通过书面方式召开
发表于:2020-11-05
-
野外驻训,为涉密信息加把“锁”——基层部队依法加强驻训期间安全保密工作的一组报道 8月初,北部战区陆军某旅针对驻训地社情民情特点,组织开展野外驻训保密安全教育活动
发表于:2020-11-04
-
这个夏天 在江西上饶的抗洪一线 一位战士的照片刷屏网络 令无数网友感动和心疼 照片中的战士叫王子浩 是江西总队上饶支队机动中队一名上等兵 这个2001年出生的小伙子 今年才19岁 从7月10日和部队一起 来到鄱阳湖大堤参加抗洪抢险救灾 已连续奋战数日 双臂晒出上百水泡 洪水来袭 王子浩和数百名战友 连续数日奋战在鄱阳湖大堤上 搬沙袋、垒围堰、填沙石、压泡泉…… 先后参与处置 泡泉险情23处、管涌险情2处、坍塌险情3处 “你手臂上长水泡了!快去休息!” 战友多次劝
发表于:2020-11-04
-
新华社莫斯科8月17日电(记者吴刚)俄罗斯著名枪械制造公司卡拉什尼科夫集团17日发表新闻公告说,该公司成功研制出一款新型自动AK-19
发表于:2020-11-04
-
中新网郑州8月17日电(李明明)记者17日从首届河南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上获悉,是次大赛有66家退役军人企业、团队代表脱颖而出,成为全省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的领跑者
发表于:2020-11-03
-
“付出再大代价,也决不后悔” ——记第72集团军某旅排长冒小驰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童祖静 通讯员 黄远辉 冒小驰的25岁生日,是在病床上过的
发表于:2020-11-03
-
一次战时工作演练,为何三改方案 “遭敌袭扰、人装受损,操作号手如何快速补充”“连续火力突击,官兵身心压力增大,心理服务如何缓压疏导”…… 盛夏时节,火箭军某基地两级机关千里同步,展开一场全要素全流程战时工作演练
发表于:2020-11-03
-
发射架下的“生命线”追问 发射架下,火箭军某旅官兵闻令而动,时刻保持敢打必胜的先锋本色
发表于:2020-11-03
-
近日,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把官兵拉到海拔5600米的陌生地域,多课目、多要素跨昼夜开展克服冰川、武装泅渡、引导打击、敌后破袭等课目演练,有效检验侦察分队在高海拔地区的“动、侦、打、保”综合作战能力
发表于:2020-11-02
-
科研战场上的狙击手 记战略支援部队某部高级工程师淳静 □ 本报记者 廉颖婷 □ 本报通讯员 张金龙 盛夏某阵地,滚滚热浪扑面而来
发表于:2020-11-02
-
中新网广州8月15日电 题:军用车辆好医生张俊凯:把修视为终生事业 作者 蔡敏婕 葛创 陈永林 在被油气笼罩的修理车间里,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团二级军士长张俊凯一时翻车头、钻车底,一时上扳手、下螺丝
发表于:2020-11-01
-
中新网广州8月15日电 题:军用车辆好医生张俊凯:把修视为终生事业 作者 蔡敏婕 葛创 陈永林 在被油气笼罩的修理车间里,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团二级军士长张俊凯一时翻车头、钻车底,一时上扳手、下螺丝
发表于:2020-11-01
-
中国第8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全部抵达任务区 本报讯 都业丰、特约记者海洋报道:北京时间8月12日14时许,随着第二梯队210名官兵搭乘的民航包机降落在马里加奥军用机场,中国第8批赴马里维和部队413名官兵已全部抵达任务区,开始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
发表于:2020-11-01
-
我国首个卫生列车军专站正式启用可为“列车医院”执行医疗救援任务提供快速集结、登载和出动平台 本报讯 曾理报道:8月6日上午,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,一辆加挂6节功能车厢的卫生列车,徐徐驶入“卫生列车新桥医院站”站台,标志着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卫生列车军专站正式启用
发表于:2020-11-01
-
近日,商务部修订出台《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》(简称《办法》),自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
发表于:2020-10-31
-
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完成第18次轮换交接 新华社贝鲁特8月14日电 中国第18批与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指挥权力交接仪式14日在黎南部辛尼亚村中国维和部队营区举行,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(联黎部队)副司令欧文·阿里耶蒂、中国驻黎巴嫩大使王克俭出席
发表于:2020-10-31
-
历经万人筛选和重重考验这个班17名高中生将成空军飞行员 2020年8月14日,空军招飞中心在华师一附中举行录取通知书发放仪式,该校的17名学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录取
发表于:2020-10-27
-
为导弹“筑巢”的“彝族雄鹰”——记火箭军某工程旅营长沙子呷 【奋斗强军·最美新时代军人】 初夏时节,一座寂静巍峨的大山中,厚厚的岩层下呈现出一番火热场景:高大的凿岩车不停地轰鸣着,各式工程机械来回穿梭……导弹工程兵在一个身材高大、皮肤黝黑的军官指挥下分散在数个作业面,紧张有序地施工作业,打造“藏得住、打不着、抗得住、摧不毁”的导弹阵地
发表于:2020-10-27
-
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题:为导弹筑巢的“彝族雄鹰”——记“最美新时代军人”沙子呷 张选杰、李兵峰、李永飞 18年前,沙子呷怀揣梦想走出大凉山,参军成为一名导弹工程兵
发表于:2020-10-26
-
中新网8月13日电 据解放军东部战区工作部宣传局微信公众号消息,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春晖空军大校称,近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,在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,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
发表于:2020-10-26
-
“修,是我一辈子的事业”(最美新时代军人) 他是个肤色黝黑的东北汉子,接受采访时有些腼腆
发表于:2020-10-26
-
最美新时代军人为导弹“筑巢” 入伍近18年,火箭军某工程旅营长沙子呷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石头、钢铁和打交道
发表于:2020-10-25
-
抗洪烈士陈陆:石大圩决口了!我打头! 从7月18日奔赴抗洪一线到落水那一刻,36岁的陈陆和他的队员们已连续奋战96个小时,共出警411次,辗转5个乡镇,行程600余公里,解救和疏散群众2655人
发表于:2020-10-25